bsports体育-皖南男篮全队合力,响应战鼓夺争胜利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4-09-23

  “妈妈不会走的”

———纪念两代“江抗”老战士于玲百年诞辰

  我的母亲于玲皖南男篮全队合力,响应战鼓夺争胜利,出生于1917年大年初三皖南男篮全队合力,响应战鼓夺争胜利,2017年,是她的百年诞辰。2010年1月9日,她在临终前,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不会走的”。清明节之际,关于母亲的许多往事又不觉涌上了心头。

皖南男篮全队合力,响应战鼓夺争胜利

母亲于玲原名王韶华,1939年5月12日参加叶飞同志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老江抗)。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江抗”四路政治部组织干事兼支部书记,11月任中共常熟市塘南区区委书记。江南抗日救国军(新江抗)成立后,1940年5月参加武装开辟江阴县工作,任“江抗”驻澄办事处副主任(县级)。1940年10月任中共江阴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她又兼任祝塘中心区祝文区区长。她始终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创建了拥有七八十人的“江抗”祝塘常备队,并任该队大队长。因为在新老“江抗”都工作过,所以她被称为两代“江抗”老战士。两代“江抗”是母亲很引以自豪的人生经历。父亲母亲也相识、相知、相爱、结合在“江抗”的战斗期间。

1993年9月5日上午,全家在雨花台望江矶将军墓地,举行父亲乔信明将军逝世30周年纪念仪式。此前母亲一夜未眠,亲自撰写讲稿。在父亲墓前,她充满深情地讲道:“回顾你的一生,给了我们什么呢皖南男篮全队合力,响应战鼓夺争胜利?我想主要有三条:第一,大磨得大道,不磨不得道皖南男篮全队合力,响应战鼓夺争胜利;第二,我们要学习你大智大勇,藐视一切困难,又重视一切困难的精神皖南男篮全队合力,响应战鼓夺争胜利;第三,我们从你身上学到了你大德大忠的高尚品质……”

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叔叔、阿姨都说母亲讲得好。我们认为,这三个评价既是对父亲生平的高度概括,也是母亲一生追求的生动写照。

母亲是坚强无畏的人,一生中无论遇到多大难题和多险的境地,她都能积极面对,从不畏惧,勇于战胜;母亲也是乐观自信的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只身护送父亲到上海治疗瘫痪的双腿,还是自己长期与多种疾病作斗争,她都是满怀信心,乐观面对,不拘一格综合治疗,实现了健康长寿;母亲是执着坚定的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她都意志如磐,机智果敢,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又满怀信心地创新出彩,多次完成重要而又特殊的任务,得到战友的信任与肯定。

  

“爱的丰碑,力量的源泉。”这是母亲在纪念父亲逝世40周年时写的一篇纪念文章的标题,她记述了大家对父亲的关心、信任与帮助。实际上,在我们的心目中,母亲也是“爱的丰碑”。母亲是贤妻良母,对亲人非常挚爱。1963年9月,父亲因病逝世,母亲在承受万分痛苦的情况下,还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精心抚养五个子女。40多年来,母亲一直孜孜不倦、全面细致地深情回忆父亲和战友们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精神,充分展现了她对弘扬光荣传统的热情和执着,也表达了她对自己的爱人的眷念和挚爱。

2004年,在母亲的精心筹划和指导下,父亲乔信明将军纪念文集《一生战斗,百折不挠》编辑出版,这本书成为一部全面反映父亲人生历程、真实记录一段革命历史的书籍。母亲常讲要知恩图报,对于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一直铭记于心。多年来,她一边治疗各种疾病,一边撰写回忆文章,使一些早期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的同志也能以文字传世,让后人缅怀。我们不仅感受到在浴血奋战的岁月里前辈们的崇高信仰和献身精神,而且还感受到在生死与共的交往中革命战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真挚情感。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母亲讲的一句话是“小孩子就是要野生野长”,她以此告诉我们:自己的成长进步不要依赖家里,要靠自身努力;不要娇生惯养,要艰苦朴素;不要听不得批评,要经得起摔打;不要有优越感,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父亲母亲的影响下,我们从小就没有优越感,生活简朴,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群众关系好,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进步。文化大革命期间,母亲在五七干校的“牛棚”里,在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的情况下,写出了一封万言长信《关于你爸爸的革命斗争史》(供忆苦思甜使用),她用蓝色复写纸复写后,寄送给我们五个子女。在那个动荡不安、是非不清的岁月里,看到母亲的来信,使我们感到了深深的母爱,让我们在大风大浪中辨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

母亲是说到做到的人,许多重要的事情都是在完成之后才告诉我们的。她生前给了我们不少“惊喜”,也给我们留下一个最大的“悬念”。父亲乔信明曾担任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20师参谋长,他是方志敏同志最后岁月带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和狱中斗争的见证人。1955年,原总政治部发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的通知,父亲口述、母亲执笔撰写了《回忆方志敏同志》一文。1958年,父亲和母亲又创作了电影剧本《狱中斗争》。1959年夏天,在黄山,父亲母亲在《狱中斗争》剧本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此后,新四军老战士王昊和吴早文同志精心保存这本书的初稿长达半个世纪,直到2009年12月下旬,我们才知晓此事并找到了原始手稿。半个月后,母亲病危了。我们急忙赶往南京,带上一箱子手稿,准备拿给老人家看看。

可是,组织抢救的医生不允许有任何事情引起母亲情绪激动而导致病情恶化,这个箱子就在病床边放了四天,直到她驾鹤西去,也没敢把手稿拿出来。这是我们既感遗憾又有些欣慰的事。遗憾的是,母亲没有看见自己亲手撰写的手稿,欣慰的是,这些手稿在与她分别半个世纪之后,又回到她的身旁,陪伴她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在母亲的告别仪式上,我们兄弟姐妹发誓在一年之内整理出版这部小说,以告慰父母亲在天之灵。经过各方努力,2011年1月6日,长篇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并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举行了隆重热烈的首发式。我们用稿费购买了2000多本书,到父亲母亲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及单位,赠送给大家。母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常失眠,头发也过早地白了,她当时经常连夜查找资料、翻阅字典,一直都在为创作这部小说做准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父亲在1959年夏天完成创作初稿后,病情加重。4年之后,他年仅54岁就与世长辞。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也是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2011年,解放军出版社连续五次印刷出版这部小说,创造了该社的发行纪录。

母亲去世之前,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她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自传。今年清明前夕,我们为她出版了《两代“江抗”老战士于玲的回忆》。这本书是以母亲于玲亲自撰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为主,同时收入了许多回忆老战友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的文章及照片。这本书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多么黑暗落后,理解了为什么共产党要领导人民起来革命,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阅读这些革命回忆录,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尤其是年轻人阅读这样的书,能深入了解过去那段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24年前,母亲站在父亲的墓地旁对我们讲过这样一段话:“我将和儿孙们一道继续努力,搞好各自的事业,胜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骄骄傲傲地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时,也为我们和后代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7年前,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对我们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不会走的”。在她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反复领悟老人家这一句临终遗言“妈妈不会走的”,越发感到寓意深刻,情深意长,我们的前辈——母亲和她的战友们的确不会走,他们的光辉形象和革命精神永存!永远是我们和后代学习的榜样,精神的寄托,力量的源泉!是他们能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写于2017年4月4日清明

  作者 | 乔晓阳

  来源 | 解放军报记者部(ID:jfjbjzb)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审:田 源

皖南男篮全队合力,响应战鼓夺争胜利

  责任编辑:徐小龙 曾礼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请发表您的评论